现代教育报专访北外ICC主任曹文教授:被名校青睐的“有故事的孩子”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2021-06-21

1


曹文教授《现代教育报》专访文章


曹文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

剑桥学子家长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主任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首席学术官

剑桥国际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东亚唯一席位)

《为了最好的遇见 – 走进世界顶级大学有故事的孩子启示录》作者



中考将近,又到高中选择时!


对于计划本科出国留学的孩子们来说,公立学校的高中国际部以及私立学校的国际课程高中是他们在普通高中之外的一个选择。我们熟悉普通高中的录取规则,那就是中考成绩是王道;而国际高中除了看中考成绩,还有自己单独的笔试、口试和面试,为什么要加这道门槛?其实,这和中国大学与海外大学录取条件的不同是一脉相承的。如果孩子们的目标是海外大学,那么从高中的录取到学习再到大学申请,都需要清晰地了解海外大学的录取要求,以便为出国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海外大学的选择范围非常广,不同国家、不同大学和不同专业,各自的招生条件都不尽相同,在这些个性的要求中,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要求。第一个共性是需要提交高中历年考试成绩单(以GPA的形式呈现,即平均成绩绩点),无论孩子在高中学的是什么课程,都需要提交相关的考试成绩单;第二个共性是需要提交英语水平证明,雅思和托福考试成绩被接受的范围最广;第三个共性是需要个人陈述;第四个共性是要求推荐信,美国很多排名比较靠前的大学,还会出一些命题作文要求申请者完成,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则有自行组织的笔试和面试,入选的申请者必须参加,否则不会被录取。


从以上四点海外大学录取的共性要求倒推,我们的孩子在进入高中时、在整个高中学习中以及最后申请时,都要呼应这些要求,这其中,第一项和第二项很直接,就是考出好成绩,重要的区别在于不是像中国大学那样,只要高考考出好成绩就行,而是从高一开始一直到高三,要确保好成绩贯穿始终。第三项个人陈述是我们孩子们的软肋,因为他们通常学术英语写作的功底比较薄弱,并缺乏个性化的思维和经历,没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虽然不同国家和不同大学对个人陈述的内容要求不同,但可以说这是除考试成绩以外最能够提升竞争力的环节,当成绩相近的时候,个人陈述是真正的胜出项。个性化的思维和经历不是上课和刷题能够培养出来的,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作用,这其中,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及优质、深入和持续的课外活动是两大重要的抓手。 


这就是为什么在国际课程高中招生录取中,真正懂行的学校会要求学生提交初中三年的课程成绩,会有数学以及英语笔试和口试的考试,以及孩子和家长的面试,就是不能只看中考成绩,而是要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在学科能力、英语能力、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力等方面是否做好了准备。而在国际课程的实施中,学校也要在学科、英语和素养培养上三管齐下,也是为了给孩子做好进入海外大学的准备。


我近期出版的《为了最好的遇见 – 走进世界顶级大学的有故事的孩子启示录》介绍了八位在中国完成了高中学业的孩子的成长经历,从出国留学的决定,到高中课程的选择,英语素养的提升,课外活动的出彩,到大学申请的历练,他们给每一位准备选择国际教育之路的孩子们和家长们树立了榜样。最终我们会发现,成功并不仅仅意味着进入自己梦想的大学,而是在追求这一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如何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