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教育和国际学校的认知误区:要命的惯性思维(2)
北外国际2019-08-14

我们对国际教育和国际学校的认知上的误区或纠结,主要源于我们惯性地把对中国大学录取和毕业的理解套用在海外大学的录取和毕业这两件最关键的事情上。我们必须克服这种惯性,愿意去面对和接受海外大学不同甚至是颠覆性的做法,因为它决定了孩子高中三年以及未来岁月,我们是否能够助力孩子的成长,还是拖后腿,瞎指挥。

———— 曹文

1


前一篇文章从中国大学和海外大学在毕业率上的不同倒推了高中课程选择和海外大学选择的重要性。听了专家对中国高考改革的专题讲座后,感觉还是要把话说得更透一些,因为中国高考整个的目标就是为进一所大学提供筛选的成绩,而进去以后怎么样,不是高中学校、高中课程和高考要操心的事情,咱们孩子和家长也可能想不了那么多,反正进了大学都能够毕业。

但是,上文也说了,海外大学可不是这么玩,进去了不保证毕业,这其实直接提升了孩子高中课程和活动的高利害程度。如果对口,就意味着大学更顺利,如果不对口,就意味着需要克服更多困难,甚至可能无法毕业。

AP就是典型,美国大学先修课,虽然它是给中学生的课程,但是却是以大学要求为视角,所以,学习了AP的学生学习大学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衔接。

A Level何尝不是如此呢?英国大学三年制而不是四年制,就是因为A Level可以看做是大学预科+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也因此有了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第一年认可A Level课程转学分。为了做好这个对接,A Level考试局会最大限度地邀请英国大学参与大纲、试题等的制定和研发,以确保这种衔接的通畅。

但在中国,我们对高中课程与大学课程的衔接问题几乎没有作为,让人无奈甚至愤怒。

讲了这么多,该说明白了。就是如果我们的孩子计划去海外读大学,那么我们高中阶段的目标一定不能仅仅是在海外大学的申请上取得成功,能够进一所好大学(应该是适合的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是一定要看高中阶段的课程和活动是否能够助力孩子上了海外大学以后取得成功。

“不仅成功地走出去,而且走出去能够成功”,这是十多年前我们开始做留学项目的时候就提出过的口号。从这个意义上,对口的国际课程确实是最佳选择,因为从它的授课语言(英语)、方式(教学法)和内容的衔接度来说,都要比普高更接近海外大学的课程。

我们肯定都熟悉中国各个学校的高中招生套路吧,一本率、二本率什么的,我们以此判断学校的质量。但是,没有哪个学校会提大学毕业率这一数据,因为我们默认(实际上也是)孩子进了大学就能毕业,所以,这个信息没有意义。

海外高中也宣传这些,但是,它们还关注的就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表现。比如,在英国的“人大附中”(即在英国考上牛剑最多的公立高中)Hills Road Sixth Form College网站上就有这么一组数据:这个学校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取得一等、二等上、二等下以及三等或合格成绩的百分比(横行),并拿这个百分比与全国所有高中、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的平均百分比(竖行)做比较,以此佐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取得好成绩的帮助。

2

摘自http://www.hillsroad.ac.uk/sixthform/careers-information

大学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是否受惠于高中教育,这才是高中学习的关键和意义所在!